蘇育恆收藏的mSATA糧票
  天山網訊(記者顧新勇攝影報道)說起糧票,30歲以上的人對此並不陌生,畢竟“糧票年代”在歷史長河中曾深刻地“流淌”過,銘記在一代人心中。如今,在新疆伊犁民間收藏市場還能看到一張張發黃的糧票,今天很多SD記憶卡伊犁人家中也許還珍藏著幾張全國糧票,讓下一代人不忘記歷史,同時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伊寧市糧食局退休幹部蘇育恆熱衷於收藏糧票,目前擔任中國收藏家協會新疆票證協會副會長。今年是自治州成立60周年,7月30日,記者採訪了記憶體他。他收藏的糧票從一個側面見證了自治州成立60年來的歷史變遷。
  蘇育恆收藏糧票已經有20多年了,多年的收藏經歷讓他積攢了厚厚的幾大本各種票證,這些票證如一幅幅歷史畫捲。新疆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建設邊疆、保衛邊疆的奮鬥歷程以及工農業各條戰線上所取得的各項成績都濃縮到這一張張小小的糧票中,給人一種濃郁的時代感。小小的糧票展示了不同時代的縮影買房子。這其中有全國普通糧票、軍用糧票等。
  幾千張各種各樣的糧票、布票等票證讓人看得眼花繚亂。蘇育恆收藏的糧票中,票面最小的僅有半市兩,相當於現在的25克,最大的有5000斤,也就是2500公斤。糧票的尺寸有橫式的、豎式的、齒輪式的,也有無圖SD記憶卡案紙質極差的。在一些早期的糧票上,只在紙上鉛印了一些字,“文革”期間發行的糧票上面還有毛主席語錄。越往後糧票印刷越精美,開始出現了各種風景名勝、民俗風情,其中西藏的佈達拉宮、陝西的兵馬俑、廣西的象鼻山、新疆的姑娘追等都曾出現在糧票上。糧票的版式也開始出現了雕刻和水印等版本,並有了防偽標誌,大多數糧票上都蓋有部門公章,有的還印有編號。
  蘇育恆說,從上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在中國的任何一座城市,如果身無糧票,那簡直就寸步難行。當時的人們如果要買1公斤米,就需要拿出1公斤票額的糧票,然後按照米價進行付款∩以說,在那個年代,最寶貴的是糧票,金錢排第二位。這樣的事情在現在的年輕人看來匪夷所思。糧票實際上是計劃經濟年代特有的產物,然而,糧票作為“主角”,卻在將近40年的時間里真實存在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糧食嚴重匱乏的上世紀60年代,在伊犁城鄉經成以看到這樣一些景象:人們手裡有錢,卻因為沒有糧票,而買不到吃的;在各鄉鎮的糧管所門外,經常門庭若市,人們排著長隊,拿著米袋子、油桶,憑票買米買油。而像糖果、糕點這類的票,也只在逢年過節才會發放。
  改革開放後,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號角的吹響,全國絕大多數省份相繼放開了糧食價格,取消了糧票的流通。從1955年實行定量供應、城鎮居民憑糧票購買糧食到1993年全國取消糧食定量供應,糧票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退出了歷史舞臺。
  近年來,國家實行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取消了農業稅,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扶持力度,加大對種糧農民的扶持力度,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高科技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提高糧食單產。同時放開糧食收購市場,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並對種糧農民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綜合補貼“四補貼”政策,糧食產量連續多年實現豐產豐收,伊犁的糧食產量也逐年遞增並保持穩產豐產,伊犁各族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好,正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向文明富裕的生活。
  “糧票時代”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插曲。在國民經濟處於恢複發展的階段,糧票的出現,保證了公平分配,也保證了“人人有飯吃”,有效應對了當時物資匱乏的狀況。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不僅讓國家取得巨大的經濟成就,同時也給人們帶來琳琅滿目、應有盡有的商品,糧票也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最終退出了流通舞臺,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小小糧票,方寸之物,成為經濟落後、物資短缺的象徵。對“糧票時代”的回憶,也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自治州成立60年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標題:新疆伊犁:小小票證見證時代發展印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24gkjfv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